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銀行也要創新 花旗廣召好手開發穿戴式裝置App

穿戴式裝置將不只是應用在醫療、健康監測領域,金融業也期待穿戴式裝置與物聯網能為業者在數位應用上帶來創新,以滿足客戶對數位科技的需求。花旗集團日前宣布一項計畫,廣召世界各地程式開發人員參與行動裝置、物聯網、穿戴式裝置的App開發,由花旗提供API,希望能藉由硬體裝置為銀行服務應用帶來新氣象。

花旗集團號召程式人員開發穿戴式裝置App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隨著更多行動支付工具的推出,如Apple日前也推出Apple Pay支付平台,金融業努力要跟上消費者對數位科技的需求。新上任的花旗集團客戶體驗/數位/行銷長Heather Cox指出,現在客戶期待更多的數位應用,不只是在平板電腦下載app看資料。她希望穿戴式裝置能使銀行服務像穿戴手環一樣融入每個人的生活。她進一步指出,穿戴式裝置上的生物辨識功能能帶來創新需求,這種多層次的生物辨識認證是更為安全的付款機制。


不只是花旗,在今(2014)6月英國巴克萊銀行也曾表示計畫推出內嵌信用卡支付功能的穿戴式手環bPay,幫助消費者加速結帳速度,同時相較於錢包能降低失竊率,bPay除了能付款還加入運動及音樂等功能,預計在明年上市。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自動販賣機將化身為廣告看板 創造新營收

自動販賣機有了連網功能可以做什麼?讓顧客透過手機NFC功能直接進行支付,或連結到後端直接顯示販賣機內的商品庫存量,方便及時補貨減少工作人員經常巡視的人力。不止如此,連結上感測器的自動販賣機更可化身成為播放廣告的數位看板,為業者創造新的營收來源。
自動販賣機將可播放廣告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工業電腦廠商凌華科技近期協助歐洲客戶研發有連網功能的自動販賣機,當販賣機前面沒有顧客時就會播放廣告,一旦感應到有顧客靠近則轉為原本的商品陳列展示。凌華科技量測與自動化產品事業處產品經理蔡雨利表示,該款販賣機還能透過鏡頭辨識顧客的年齡、性別等特徵,以進一步與所購買商品進行關聯分析,相關資料透過3G網路傳送回後台系統。

而在販賣機最普及的日本當然也有連網販賣機,NTT東日本所研發的連網販賣機也有螢幕看板,平常可顯示當地行政資訊或觀光訊息,而在發生災害時,則可顯示災害情報或避難訊息等,該販賣機有WiFi及太陽能蓄電功能,預計明(2015)年正式問世。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IBM BlueMix加物聯網雲 加速物聯網應用開發

IBM(2014)6月發表雲端PaaS平台BlueMix,日前宣布將進一步結合BlueMix與其物聯網雲,以協助企業迅速開發物聯網應用。

IBM提倡智慧的地球,在2011年已推出物聯網雲(IoT Cloud)解決方案,從終端感測器資料蒐集、感測器事件平台進行訊息轉化與儲存、數據平台進行數據分析與報表產出以及業務流程管理等。當企業有設備連結上IBM物聯網雲,接著就可透過BlueMix開發物聯網app以接收從該設備蒐集來的資料,同時在BlueMix上也有程式碼範本,透過Node-RED即可協助企業設計物聯網的資料流程。

透過Quickstart可快速將設備資料蒐集到IBM物聯網雲     圖片來源:https://developer.ibm.com/iot/

BlueMix是「組合式業務」的概念,將雲端運算、行動應用、巨量資料進行組合,並透過智慧流程來串連。在BlueMix上涵蓋6種服務,包括分析、行動應用、巨量資料、DevOps、資訊安全、網站應用等,讓硬體開發人員可快速實現物聯網創意,不需花時間從底層逐一開發。


目前市場上物聯網雲端平台很多,包括強調IoT platform as a serviceXively (LogMeIn收購)、由新創公司推出強調可跨不同通訊協定的Octoblu、一般使用者也可上手的IFTTT等,而大陸互聯網業者阿里巴巴在今年6月也推出阿里物聯平台,整合旗下淘寶天貓電子商務平台、雲計算平台、開發者平台、數據平台、互聯平台等,提供硬體創業者從技術、解決方案到銷售的一條龍服務。上海慶科藉由阿里物聯平台於7月也發布物聯網作業系統MICO,可讓軟體開發人員簡化底層開發工作,加速創新應用開發。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開放是王道 IFTTT想當物聯網整合平台

美國新創公司IFTTT (If This, Then That的縮寫) 原本是提供網路應用程式的串接,他們的業務正如同他們的公司名,當你使用A服務後,就自動啟動B,例如當你用Instagram拍照後,就自動將照片上傳到Dropbox備份。這家2011年創立的公司日前募得3千萬美金資金,將進一步擴大營運範圍,延伸服務從網際網路到物聯網的世界。

IFTTT可讓使用者自行定義網路應用間的串連條件 圖片來源:IFTTT

IFTTT
目前已整合129種網路應用(IFTTT稱之為channel),使用者可以自行定義這些channel之間的串接條件(IFTTT稱之為recipe),並與他人分享。目前IFTTT上已有5萬多條recipe。但他們的目標不僅止於此,他們希望與更多連網硬體設備商合作,讓IFTTT成為物聯網平台。例如使用者可以設定,每天早上6點啟動咖啡機,或者每天早上9點出門時就讓SmartThings自動鎖門。目前已與IFTTT合作的廠商包括生產LED智慧燈泡的飛利浦、生產智慧家庭中控器的SmartThings(被三星收購),以及生產健康監控手環的Jawbone等。

IFTTT下一步正計畫要開放平台,讓開發者可以開發並維護他們自己的Channel。此外IFTTT的合作夥伴除了消費性產品廠商外,也看好企業用戶的應用市場。


來到物聯網世界,每家廠商都希望成為物聯網中心,像IFTTT這樣以物聯網平台為定位的還不少。包括被Google收購的智慧恆溫器Nest,也為他們的產品提供API,讓開發者可以開發各種與他們產品互動的方式;以及另一家為各種連網設備提供串接API的是ApigeeApigee副總裁Brian Mulloy強調他們平台的優勢在於可跨不同通訊協定,讓連網設備彼此溝通互連。物聯網廠商多,以平台自居者也多,誰能在這一波競爭中匯集最多人氣,值得後續觀察。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百度筷搜、智慧水杯 生物感測器市場潛力夯


繼可以解析飲料成分的Vessyl智慧水杯之後,日前大陸搜尋引擎大廠百度在百度世界大會上也發表能檢測食物成分的百度筷搜。只要將筷子接觸食物,百度筷搜就可將食物營養成分、保存期限、熱量、搭配禁忌等訊息在手機螢幕上顯示出來。目前可分析油品質量、水酸鹼值與水果甜度等。這其中靠的是在筷子上的各種感測器、藍牙傳輸,以及雲端上的巨量資料分析技術。
LED燈顯示藍色表示為正常,紅色為異常。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隨著民眾健康意識的提升以及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此類能檢測日常生活飲食成分的智慧產品一推出就成為注目焦點,而其背後靠的就是各種生物感測器(biosensors)。根據台灣Wiki,生物感測器不只用於生物技術,還包括環境監測、醫療衛生和食品檢驗等。在食品分析方面,包括可檢驗食品成分、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微生物和毒素以及食品新鮮度的檢測等。

在許多穿戴式裝置上,也都有生物感測器,包括蘋果日前推出的Apple Watch在手錶的背面也有可監測心跳的感測器。根據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研究,穿戴式裝置生物感測器的市場價值到了2018年將達到189億美金。主要應用包括健康醫療方面的監控、農業方面、環境監測等,此外研究也指出在非醫療領域方面的應用也預期將使生物感測器市場帶來進一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