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產經中心(IEK)日前發表2015年ICT產業十大關鍵議題,並指出物聯網過去是集中在平台建置與基本應用,但2015年將邁入創新應用階段。IEK同時指出大型終端廠需轉型或跨入系統整合服務,並補強資料分析服務的能力。
物聯網的趨勢、龐大的商機相信設備製造商都已了解,透過讓終端裝置連結上網除了讓使用者可以直接遠端操控裝置外,設備商也有機會藉由設備搜集回來的資料,進一步了解使用者對於裝置的使用喜好、使用頻率等行為模式,並進而從事產品未來的研發或用於行銷活動。然而,並非每一家設備製造商都能有網路通訊模組、後台雲端服務或大數據資料分析等專業技術能力,於是物聯網雲端管理平台應運而生。
國外有許多新創公司或大廠都已投入物聯網雲端平台服務的市場,例如Xively、Ayla Networks、Axeda(被PTC收購)、Carriots或IBM Bluemix等。而國內也有包括物聯智慧KALAY平台、華碩雲端OmniThings,以及研華與微軟合作推出WISE-Cloud物聯網雲端平台,同時中華電信的物聯網雲端平台也預計在2015年第3~4季推出。
![]() |
研華與微軟合作推出的物聯網雲端平台 |
面對這麼多平台,研究機構Gigaom Research對平台的選擇提出6點建議,設備製造商可以仔細評估。
1.支援的硬體規格:平台商應提供設備輕鬆地無縫整合,例如Xively支援Beaglebone、Raspberry Pi、mbed、Arduino等19種以上的開發板。
2.安全性:由於連網設備資料的蒐集與儲存都是在雲端平台,因此平台的安全性是重要選擇關鍵。
3.端到端完整的解決方案:可提供包括裝置連線、API套件、與各種行動作業系統整合及後台雲端平台等完整解決方案。
4.分析工具:有些平台僅能進行資料倉儲、資料儲存,必須確認平台商具有大數據資料分析能力。
5.成本:在該份Gigaom研究報告中指出,每個裝置的連線及後台雲端服務成本約在5~6美金,依數量而定。
6.延展性:尤其在消費市場,連網的裝置可能以數百萬計,因此平台的延展性、穩定度也是重要評估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